网站整改中

杭州文明网
     
中国文明网总站 | 文明聚焦 | 上级精神 | 文明播报 | 文明培育 | 文明实践 | 文明创建 | 区县动态 | 文明时评 | 文化杭州  
文明聚焦  
>>更多  

· 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

· 杭州打造高品质市容景观推动高质量发展

· 杭州开放82个地铁站纳凉点

· 探索建立健康积分奖励机制 杭州将立法保障“全民健康”

· 免费开放!杭州地铁新服务上线

· “文明汪”养成记!“3S”模式解锁人宠友好社区新范式

· 文明实践阵地“活”起来 群众文化生活“乐”起来

· “西湖智库”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

文明播报  
>>更多  

· “爱心冰箱”再现杭城街头!来一口 超清凉!

· 杭州机场设立国内机场首个流浪动物爱心驿站

· 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儿子夸她:妈妈救人样子真帅!

· 菜场变身文明新舞台 “西湖阿姐”引领文明新风潮

· 一位老人写信点赞风雨中的送菜“志愿者”

· 从“小修小补”到文化名片 西兴“守艺人” 守护社区烟火气

· 提供“校门到家门”精准服务 滨江开通特殊教育学校定制公交

· 为老人解决晾晒难题 笕桥打造“邻里共享烘衣房”

主题活动  
>>更多  
12.jpg
12.jpg
12.jpg
12.jpg
11.jpg
12.jpg
   首页 > 道德典型
从道德榜样到公益使者 这位“余杭女儿”用爱心点亮别人的生活
杭州文明网     2025-06-13 16:27:00
 稿源: 杭州日报
 编辑: 程慧雨

  晨光透过树叶缝隙,洒在余杭区余杭街道仙宅村的小巷里。郎丽英店门口“公益理发店”的牌匾格外醒目。店里,郎丽英系着围裙,正在为村中老人修剪头发。

  从不离不弃地照顾患病父母和残疾亲属,到参加关爱特殊儿童和孤寡老人的“爱心姐姐”组织,再到成为关心农村养老问题的余杭区人大代表,这位土生土长的“余杭女儿”,用二十多年的光阴谱写了一段段感人篇章,用饱含爱心的行动点亮了别人的生活。

  二十载守护“家”的温度

  郎丽英一天的生活,几乎是从照顾瘫痪的弟弟开始。每天清晨不到6点,她就来到了娘家,耐心地帮弟弟翻身、洗漱和喂饭。将弟弟一切安顿好,她这才赶去理发店上班。这一天,她还得回去照看弟弟六七次。

  在弟弟突发脑出血导致身体瘫痪的十年间,郎丽英逐渐学会了保健按摩、插导尿管、做流食等护理工作。盛夏伏天,她每两小时就给弟弟翻身,手指在被单间摸索是否有汗渍;隆冬寒夜,她打着手电筒从荷塘边穿过,只为看弟弟被子是否盖严?!八挥幸凰旰⒆拥闹橇?,我不照顾谁照顾?” 郎丽英蹲在床边给弟弟泡脚。

  日复一日地照看弟弟,对郎丽英来说,只是漫长责任中的一部分。她的姐姐自幼聋哑,父母身体也一直不好。出嫁后的她一直“白天跑娘家,晚上回婆家”,连续10多年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,守护三度罹患肺结核并肺功能丧失的父亲。父母离世后,她继续照顾聋哑姐姐和瘫痪弟弟,并帮衬娘家建起新屋,努力让家人们过得幸福。

  “当年妈妈病倒后,我从外地赶回来。我白天熬中药、干家务、照顾家人,晚上为了补贴家用去塑料厂打工。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?!崩衫鲇⒒匾淦鸫痈改?、弟弟陆续病倒,到娘家新房落成,再到自己开理发店和成为余杭区人大代表的这些岁月,不禁感慨地说:“日子总是要努力一点点过,只要和家人在一起,我就有了力量。”

  此外,郎丽英也列举过一系列想要感谢的人和事:余杭街道帮她弟弟办理了医保和低保,让她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;社会爱心人士、公益组织和村集体经常为她家捐款,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……当初为兼顾家人所开的理发店,也让郎丽英和丈夫还清了所欠的外债。她常说:“看起来我孝老爱亲付出了很多,但我得到的更多。如果没有这段经历,没有这些帮助过的人,就没有坚强勇敢的我。”

  如今,郎丽英的理发生意越来越红火,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。走进她娘家的院子,她弟弟的房间宽敞明亮、干净整洁,电视机正播放节目,空气中闻不到一丝异味。连每次探访的医生和护士都惊叹:“她把弟弟照料得真周全?!闭夥荻嗄甑募崾赜敫冻?,也让郎丽英先后荣获“中国好人”“浙江好人”及杭州市第十四届“道德模范”等荣誉。

  把 “小家” 的暖变成 “大家” 的光

  郎丽英的理发店没有什么招牌,门头上只有“理发店”三个有些褪色的不干胶字,但店墙牌匾的名称“仙宅村公益理发店”却成了人们印象中的名字。店内理发优惠减免政策是:80岁以上(含80周岁)全免,70岁以上(含70周岁)减免5元。其实,她和丈夫不仅为村内老人减免理发费用,还经常前往医院、养老中心和其他村社提供这类公益服务。

  “那么多人曾经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,所以我要将这份爱心传递出去?!崩衫鲇⒄庋鲆丫芏嗄炅恕R蛭醯米约旱艿芎徒憬憔褪怯捎诰醚沽γ患笆敝瘟贫粝虏屑埠笠胖?,所以她想尽可能帮助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。

  于是,郎丽英加入了“余杭区姐妹爱心帮扶协会”,经常奔走于邻近余杭街道的7个镇街20余个村社做公益,和大家一起慰问孤寡老人、帮扶残疾人、陪伴特殊家庭儿童。当郎丽英得知五常街道永福社区的一对盲人夫妻的女儿缺少关爱,她就与这个家庭结对,利用空闲时间陪这个孩子出去散步游玩,帮她逐渐走出自闭消沉的状态。截至目前,郎丽英已累计帮扶特殊家庭儿童23人,照顾孤寡老人300余人次,义务巡河300余次,为2万人次公益理发,开展其他志愿服务2000多个小时。

  “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就怕自己辜负了群众的信任?!?017年2月,郎丽英被选为余杭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。这件事让她对社会公益有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,也让她的爱心行动有了更广阔的实现平台。

  当选人大代表后,郎丽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职。她发现自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是扎根于社会基层,可以通过多看、多说、多问,了解群众的心声。“只要有心,小小的理发店也可以成为一个‘人大代表站’。”在日常经营中,她一有空就会拿起本子,向前来理发的村民征求意见。

  基于这样的信念,郎丽英开始不断为社会公益发声,并带动村民参加志愿服务。她的议案让“农村独子老人养老难”“农村合作社税费负担重”等问题走进更多人的视野??埂拔逅仓巍笔保⑵稹捌呦膳ず佣印?,组织义务巡河。疫情期间,她牵头发起防疫巾帼志愿队,带领村里妇女守关卡、送物资。

  今年参加余杭区“两会”,郎丽英又提出了农村文化礼堂有效利用、新增苕溪以北区域公交路线的议案,希望村民生活过得“蜜蜜甜”。她还向余杭街道申请,打算将自己的理发店打造成街道的“新时代文明实践点”,为村民提供更多公益服务。

  “爱心不是单方面付出,是把自己得到的温暖,再揉进别人的生活里。” 郎丽英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特别的婚纱照。照片上,全家笑得灿烂。郎丽英常常对人说,这些年从事社会公益和履职人大代表,让她慢慢学会了从大处看问题、从高处想问题,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和关爱别人。

  春去秋来,郎丽英把孝老爱亲的“小家”温情,炼成了公益路上的“大家”灯火。就像她在理发店里剪过的万千发丝,根根都连着人间烟火的暖。(文/高秉文 姚丽玲)

  

 

 相关报道:
[ 打印该页 | 关闭窗口 ]  
  地方文明网站

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

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?版权所有